未來新興主流人才群像

資料來源 :2006年7月出版《人才資本雜誌》

來新興人才的樣貌,究竟是如何?身為人資工作者,我們應為未來的人才培育提供哪些課程,才能因應下一波產業發展所需?經濟部工業局及產業學院深入研究新興產業專業人才發展的趨勢,試圖為新興產業的範疇、人才與課程培訓,勾勒一幅更清楚的產業人才吸引與發展培育地圖。本期先針對數位內容、能源材料,與跨專業技術整合領域報導,以提供給政策制定者、企業決策者與人資工作者參考。

在數位內容方面,由於數位內容屬知識服務產業的一環,故人資工作者應用「育成」概念來深耕,其中創意、行銷與熟悉資本市場運作的人才,是規劃數位內容未來培訓課程時應著墨的重點;在培育新興能源材料領域人才上,節能、綠色產業的前景特別值得留意,也建議培訓課程應具備樹狀結構,能讓課程間更具連結性;而能跨專業整合技術的人才重要性更是不可或缺,如具備「一專多能」的智慧財產管理人才,是箇中最佳代表。

瞄準未來之星1:數位內容人才

  提到「數位內容」產業,或許不少人習慣以技術面向來思考人才培訓,但其實「數位內容」與本土深層文化意涵,有著密不可分的連結。「數位內容產業,比較接近知識服務產業,」元智大學學務長梁朝雲指出,在數位人才培養上,絕不可輕忽文化養成的必要性;此外,培養跨領域人才,是當前所有產業面臨的共同課題,在數位內容領域,亦不例外。

創意人才與學歷無關

  在數位內容人才課程規劃與安排上,多位產業界人士提出他們的觀察。

  中華數位文化創意發展協會副理事長翁正修建議,規劃數位內容課程前,應多瞭解產業對人才的需求,如此人才供需方能緊密配合。至於課程定位應更明確,以培訓產業所需中高階人才為主軸,「因為基礎課程在補教業或學校推廣中心,都已開設許多入門課程,國家單位不宜重覆開設類似課程。」

  動畫製作公司會宇多媒體主任賴嘉蘭,以自家公司對人才的需求為例指出,會宇從早期代工製作,發展到以企劃、設計創意為主,在轉型過程中,招募技術人才並無困難,但創意與編寫故事(Story Teller)的人才卻難覓。

  她指出,創意人才養成,需實際經驗累積,也需長期觀念養成,並非短期訓練就可一蹴可及;另外,創意其實與學歷高低無關,然而學歷導向的觀念,長久深植於中國社會,有時還會埋沒真正有創意的人才,「因此規劃課程的單位,應該重新思考資格限制部份,」賴嘉蘭提醒,對於創意人才,不應用學歷的框架來限制。

應補強資本運作與行銷人才

  目前數位內容領域最缺乏的跨領域人才,根據華藝數位公司資訊長鄭學淵觀察,同時熟悉數位內容與資本市場運作的人才,以及瞭解數位內容產品的行銷人才,目前在產業中最為匱乏。

  他說,數位內容產業是一種長期投資,沒有足夠資金便無法推動,因此「需培養具數位產業專業,並熟悉資本市場運作的跨領域人才,這樣才能說服投資人把資金投入,」此外他亦觀察到,公司即使研發出具有創意的產品,但若缺乏熟悉數位內容產業的行銷人才,很容易發生好產品卻發行成效不佳的情況,「所以另一種數位內容產業所需的跨領域人才,就是行銷人才。」

  觀察目前的新興產業,往往具備跨領域特質,與台灣過去的產業發展經驗不同。因此在人才培育上,不能因循傳統育才之道,應另闢蹊徑,尋求培訓人才的新方式。

  如民視電視公司主任秘書黃國師變點出,目前數位內容產業的訓練,多偏重技術人才養成,仍未跳脫過去產業發展模式,「數位經濟時代的知識產業,需要跨科系領域的水平統合,以領導魅力與流程管理能力來整合,而不能以威權整併,」因此他建議培訓課程除傳統訓練外,應研擬跨領域的人才培訓。

  黃國師建議,政府應鼓勵由下而上的產業組織成立,讓相關產業透過社團營運,讓同業在這個平台上溝通與交流。這種方式,除可培養產業領袖外,還可讓產業自己找出未來的發展方向與策略,進而形成國家可行的產業政策。

培訓須加入育成觀念

  針對數位內容的課程規劃,曾擔任元智大學資傳所所長的梁朝雲認為,有關跨領域整合、創意、產品專案管理、組織經營策略,以及全球化議題等相關課程規劃,目前顯得十分貧乏,是未來應予強化的部分。

  但梁朝雲更進一步指出,培訓數位內容人才,不是光憑開課程就能達成,而是須加入「育成」觀念,長期投入培養具基礎素養的創意人才。如透過比賽、展覽等機制,加強與國際接軌途徑,讓學員增加實作經驗,才能為數位內容產業奠下扎實利基。

  「數位內容產業屬於文化創意產業,應擺脫當前速食現象,以深耕的心態發展產業,」黃國師也說,這過程甚至可長達6~10年,才足以累積知識、技能與經驗。如他舉例,可擬訂「全世界『哈台』10年計畫」培養數位影音創作團隊;或長期推動「數位影音運動」,透過比賽或影展等活動,培養創作人才。

  「具原創力、有市場價值的數位內容產品,可視為品牌來經營,」翁正修更進一步指出,應以提升產業人才素質及競爭力為目標,「課程應與國外廠商及培訓機構更密切合作,以爭取更多實務操作機會。」(文◎ 王惠美  攝影◎曾懷慧)

人資一點靈  培養數位內容專業人才小撇步

*人力資源部門尋求數位內容人才時,除專業領域知識外,絕不能忽略文化深層素養,並應多注意跨領域的人才招募。

*規劃在職訓練方向時,應多朝能激發數位內容工作者的創意來規劃,以活化員工的創作能力。

*人力資源部門應多為數位內容工作者尋求更多國際交流機會,提升員工視野,為自家公司創造更具國際市場競爭力的產品。

 

 

  瞄準未來之星2:跨專業技術整合人才

  如何善用台灣高科技製造經驗,積極強化高科技人才的跨整合能力,已成為各界關注焦點。跨領域的科技整合,是創新技術服務的種子,跨領域的人才與研發,也將成為未來產業需求主流。

  台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孫智麗,以生物科技舉例,若要開發一套檢驗系統,除需生物科技專業外,往往還需結合物理、化學、機械與電子等方面的學識,才有辦法開發出微奈米及分子細胞工程技術。

  點晶科技董事長金際遠也補充,先進的機電整合,將不再侷限於結合機械與電機,而是整合機械、電機、電子、光學、通訊和智慧型控制等技術,並將其應用於產品的設計、製造與生產過程中。再者,家電產品目前均朝向外型輕薄短小的設計概念,生產元件也愈趨小型化,「現已進入機光電整合時代,未來還會用到奈米、微機電機械等技術,」金際遠表示,這在在顯示跨領域整合在未來新興產業中,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。

智財管理人才炙手可熱

  因科技整合而產生的專利權及法律諮詢,是未來的趨勢產業之一。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吳豐祥指出,智慧財產管理制度,已成為國際企業的重要機制;建構智慧財產管理機制,也是我國產業建構競爭優勢的必要策略。在良好的智財管理下,學界技術可轉移應用至產業生產線上,深化智慧財產權成為企業競爭武器,也可強化國家整體競爭力。

  然現實情況是,台灣多數企業對智財管理卻仍嫌不足。屏東科技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,同時也是屏科大研發處處長的林晉寬表示,雖然台灣科技產業研發能力逐步提升,但國際對台灣廠商進行侵權訴訟案件卻也日漸增加,不少廠商更因誤觸專利地雷而付出不少代價,顯示國內企業對智慧財產管理制度認知不足,對智財保護產業競爭優勢的重要性也缺乏瞭解,因此迫切需要具備智慧財產權、技術移轉、技術鑑價、投資評估、科技管理等科際整合法律的專業人才,「未來智慧財產管理人才將炙手可熱,」林晉寬說。
 
  然觀察國內過去的智慧財產人才,多靠短期研討會養成,欠缺完整的培訓方式。吳豐祥建議,政府可透過成立智慧財產培訓學院的方式,培養發展知識經濟所需的智慧財產專業人才,讓人才培訓制度化,如此方能協助企業突破微利瓶頸,跨越專利陷阱。

跨領域的T型人最火紅

  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劉常勇進一步解釋,所謂智慧財產人才,就是一種跨領域整合的人才的展現。
因為智慧財產人才,既非純粹法律背景,也不是單純的高科技產業背景,而是既需瞭解專利,又要對科技產業技術具一定瞭解。他引用哈佛大學巴登(Dorothy Barton)在《Wellsprings of Knowledge》一書中所提,目前世界級企業如微軟、惠普等公司,「最需要的就是T型人才,也就是具雙領域能力的專才,」他解釋,所謂的T型,就是至少有一項主修的核心專長為做為縱向主幹,而以跨領域的第二、甚至第三副修專長為橫向枝幹,構成主修與副修相輔相成的T型人才。
 
  金際遠也分析,IT時代人才可分為I型人才和T型人才兩種。I型人才主要指某種專才,亦即很強的研發能力和過人的專業技能人才;T型人才則不但要有專業能力,還需有跨領域支援整合的能力。他舉例,像網路資訊安全需要的便是T型人才,既需有法律的核心專長,也必須要瞭解人,所以也要對心理學、犯罪學有所涉獵。
 
  至於該如何有效率培養T型人才?孫智麗從制度面建議,最好從主流產業著手成立一個異業交流平台,讓不同領域的人得以交流,使各領域人才有機會瞭解另一領域的產業專屬知識,如此不但可發展另一領域的通識能力,也可促進異業互動,擦撞出創新技術的火花。

產學合作以縮短學用落差

  在技術創新服務產業的人才培訓方面,全國工業總會副秘書長蔡宏明建議,應該從產業需求面來看人才培訓問題。他表示,台灣產業已由代工轉為服務業導向,台灣應改變思考模式,加強產學合作以補足業界人才缺口。他表示,人才供需失衡,肇因於教育供給人才與產業求才間有落差,為拉近產學距離,「企業應多提供大專院校及研究所學生實習機會,」他呼籲。
 
  主要開發與設計數位按鍵電話系統的皇峰企業董事長簡錫如也表示,為減緩學用落差現象,建議教育體系應預測產業未來發展所需來設計學校課程;而企業也應設立實習機制,讓學生由做中學,在畢業前有機會到業界實習,如先前的「友達大軍」,簡錫如便認為是相當好的示範。
友達光電日前與中部5所大專院校簽訂產學合作計畫,針對理、工、資電學院大學部3年級以上學生,開辦友達設備工程師學程,考試及格後,友達將發「聘僱意向書」優先錄用。簡錫如說,這個計畫,使友達不但可提早培養顯示器產業專業人才,同時也能縮減產學人才落差。

(文◎ 薛雅菁  攝影◎許世穎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cfox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